公司简介


      奔富酒庄(Penfolds)是澳大利亚最著名,也是最大的葡萄酒庄,它被人们看作是澳大利亚红酒的象征,被称为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的贵族。在澳大利亚奔富红酒历史,这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品牌历史。奔富酒庄的奔富红酒故事发展史充满传奇,有人说,它其实是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开拓,发展,定居繁衍演变史的一个缩影。


      奔富酒庄奔富酒庄(Penfolds Winery)位于南澳赫赫有名的巴罗萨产区。巴罗萨产区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产区,这里密密麻麻的聚集了众多澳大利亚优秀酒庄,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酿酒理念,有些酒庄,例如奔富、百兔、酝思古纳华拉等崇尚酿造高品质葡萄酒的理念,而另外一些则例如杰卡斯、利达民、禾富这些走完全商业化的路线,每一瓶葡萄酒均按照大众化口味来酿制,以讨好尽多的爱酒之人。奔富红酒总代理13535581448


  奔富酒厂是由一位年轻的英国医生所创立,在一个半世纪以前他从英国移民至最遥远的殖民地,奔富医生(Dr. Christopher Rawson Penfold)在1811年诞生,11兄弟中之老么,其父约翰奔富是英国南部萨西克斯(Sussex)盎格鲁教堂的牧师。他在伦敦圣巴托罗缪医院(St. Bartholomen Hospital)实习医疗,在那里他认识了当时在同一医院受训之陈达文医生(Dr. Henry John Lindeman)。  


  奔富医生在1935年与玛丽荷(Mary Holt)结婚,也是一个医生的女儿,其后在1838到1844年他在英国南部海岸之布来顿(Brighton)行医。他父亲于1840年,母亲于1843年过世。33岁充满冒险精神的奔富医生,决定带着其年幼女儿乔吉娜(Georgina)及妻子、女佣爱伦添宝(Ellen Timbrell)和他一些布来顿的朋友一起移民至澳洲。他们于1844年8月8号在这个八年前才发现的新殖民地澳洲之塔理安尼(Taglioni)登陆。 


  奔富在初期移民聚居地离阿得雷德(Adelaide)5英哩远乐菲山(Mount Lofty)脚下之玛吉尔(Magill)以一仟二佰英镑买下500英亩(200公顷)土地,其中200英亩当时已有农产品种植,玛吉尔在那时已被认为是理想的居住之处。像以前及那时很多的医生们,奔富医生对葡萄酒之医学价值深具信念,在他离开英国之前,他从法国南部得到一些葡萄枝,后来便种植在1845年他所盖的石屋四周。他们夫妇称这房子为农庄(Grange)以纪念玛丽在英国之故乡。 
   
  奔富医生以他所酿制之加烈酒-波特(Port)及雪莉(Sherry)建立起其行医声名,由于他的酒需求量日增,他便扩充其葡萄园及增加产量。在当时,这些酒甚至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奔富医生同时间始参与当地政务并在1856年成为首任当地行政局主席。但是由于他健康逐渐转弱,意味着玛丽奔富和爱伦添宝接管更多的葡萄园管理和酿酒工作。
 
  1861年,在一次全家到墨尔本(Melbourne)旅行时,女儿乔吉娜认识了谭玛士凯南(Thomas Francis Hylard)一位政府高级行政官,他们在次年9月结婚,谭玛士开始在维多利亚州为奔富葡萄酒做市场营销工作。奔富医生与病魔奋战多年后终于在1870年3月在玛吉尔逝世,享年59岁,奔富的葡萄酒生意便交由谭玛士凯南及在1869年委任的葡萄园经理和酿酒师约瑟吉尔立(Joseph Gillard)帮助下继续经营。在1880年,乔吉娜和谭玛士迁回墨尔本,在这里凯南成功的恢复其在维多利亚的奔富销售业务。 


  事业规模 从小型的开始经过35年的成长,在记录便可看出,在1881年时玛吉尔的储存量以接近五十万公升,这数量在当时是南澳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在当时玛吉尔的葡萄园面积已扩充至50公顷。在1884年渡过40年种植葡萄和调制葡萄酒,玛丽奔富便宣告退休,她在1895年的最后一天逝世,享年79岁,与奔富先生合葬于玛吉尔的圣佐治教堂墓地。 


  乔吉娜与谭玛士凯南生育两男两女,全部都参与公司工作,两个儿子,法兰亚士都凯南(Frank Astor Hyland,生于1873年)及赫伯特李斯利凯南(Herbert Leslie Hyland,1878年生)也在公司扮演重要的角色,管理奔富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代的子孙也把家族名改为奔富凯南(Penfolds Hyland)。当谭玛士仍然继续管理维多利亚州的营销业务,最后在1914年退休。法兰便集中开发邻省新南韦尔斯(New South Wales)的业务而李斯利则在南澳洲拓展业务。
 
  1901年法兰奔富凯南在新南韦尔斯首府悉尼(Sydney)建立办事处,同年澳洲各分治殖民区组成联邦共和国。在1904年,法兰在悉尼北部─猎人谷(Hunter Valley)产区之达尔活(Dalwood)买下广大葡萄园。 


  1912年,法兰在收购位于现在悉尼西郊乐蒂山(Rooty Hill)迈钱宝利(Minchinbury)酒厂和葡萄园后,便领导公司生产汽泡酒。(酿酒一直继续至1978年,在当年之高峰点时,园地超过160公顷,慢慢被悉尼市扩充而吞没。)


  在其时李斯利奔富凯南在阿得雷得之南的麦兰伦谷(McLaren Vale)兴建酒窖并在1910年于巴洛莎谷(Barossa Vale)之努尔奥巴(Nuriootpa)建立新酒厂,特别是巴洛莎区便在这段期间,园地大量扩充。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南韦尔斯南部默林碧治灌溉区(Murrumbidgee)的军营地开放为葡萄种植区。奔富酒厂供应葡萄树及保证收购其葡萄,以赞助此开放计划,并在格利非(Griffith)及时建造酒厂以备1921年份酿酒之用。  


  在猎人谷同时进行扩充,1942年时收购有名的HVD(Hunter Valley Distrilleny猎人谷蒸馏酒厂)葡萄园,1943年买下南澳省玛吉尔旁之澳丹娜(Auldana)酒厂及其葡萄园。1944年买下阿得雷德北部之莫宝利(Modbury)葡萄园,巴洛莎谷最主要的加莲娜(Kalimna)葡萄园也在1945年收购成功。 
 
  李斯特奔富凯南在1940年过世,其兄法兰也于1948年与世长辞。


  称为"比尔"之李斯利长子法兰斯(Francis)在1926年加入酒厂但在1946年当他任南澳省经理时,不幸心脏病突发而逝世,同年李斯利之次子谢菲利(Jeffery)从军队伍再加入南澳省之奔富,1948年升为主席,并全盘掌控公司。


  这段期间奔富仍在扩充中,努尔奥巴和格利菲酒厂之容量在增加并在巴洛莎和猎人谷不断购买土地。这段时期的澳洲葡萄酒工业命运仍依赖加烈酒如雪莉和波特。谢菲利奔富凯南改变奔富之走向,增加葡萄餐酒的产量,但在战后仍只占总产量百分之三而已。


  奔富首席酿酒师,麦克斯舒伯特(Max Schubert),在1930年代初加入奔富酒厂时只是一位十来岁的信差,这时奉命主导执行政策。在1951年,访问欧洲回来之次年,史托特在玛吉尔生产其第一次年份之实验性葛兰许(Grange Hermitage)红酒,以施赫品种(Shiraz)酿造,混加最优秀,长寿的波尔多品种卡贝纳苏维翁(Cabernet Sauvignon)。


  四十多年后,葛兰许红酒仍然是澳洲最有名之葡萄酒,是业界之龙头并为澳洲葡萄酒在国际间树立起优良质量的形象。在60年代,舒伯特及其酿酒师们也发展出一系列"家族"葡萄酒并从此在红酒市场各等级都占有一席之地,如窖号707卡贝纳苏维翁红酒(Bin707 Cabernet Sauvignon,窖号389卡贝纳施赫红酒(Bin389 Cabernet Shiraz)。窖号28加莲娜施赫红酒(Bin 28 Kalimna Shiraz),窖号128库那瓦拉施赫红酒(Bin 128 Coonawarra Shiraz)、窖号2慕薇德施赫红酒(Bin 2 Shiraz-Mataro〈Mourvedre〉)及1976年才酿产的库浓格施赫卡贝纳红酒(Koonunga Hill Shiraz Cabernet)。
 
  在1962年为了更进一步扩充而筹备资金,奔富酒在悉尼股票市场上上市,奔富凯南家族仍占有51%大股。奔富随即在新南韦尔斯和南澳省购买更多葡萄萄园,旧田园也重新种植,开始在纽西兰作业并收购一家连锁饭店。但扩充计划野心太大而减弱了公司财务,1976年悉尼的一家酿酒商Tooth & Co成功地高价取下奔富家族的控制权。Tooth & Co本身亦在1980年被阿得雷德船务公司(Adelaide Steamship Company)收购。


       微信号:13535581448
       QQ号:13535581448
       手机号:13535581448


       祝:红酒爱好者的你——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奔富咨询13535581448
 
QQ  在线客服